典型案例展播: 筑牢生态安全底线) 全面推进美丽山东建设
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,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。山东省委、山东省人民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,遵循党中央、国务院决策部署,全面推进美丽山东建设,奋力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省域篇章。全省各地积极行动,开展创新示范,打造美丽建设实践样板。现向社会充分展示各地美丽建设成果,推动形成人人参与、人人行动的生动局面。让我们共同努力,共建共享美丽山东,为美丽中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。
一是构建生态保护空间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平方公里,确定生态保护红线、环境质量底线、资源利用上限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,构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,进一步优化“三生空间”。二是健全野生动物保护长效机制。出台《关于进一步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》《关于设立陆生野生动物禁猎区和禁猎期的通告》,划定威海行政区域为禁猎区,全年为禁猎期,大力遏制乱捕乱猎行为。建立威海市野生动植物保护联席会议制度,明确公安、市场监管、自然资源、海关等16个部门监管责任。三是规范野生动物栖息地管理。出台《威海市海岸带保护条例》《威海市山体保护条例》《威海市刘公岛保护条例》,加强法治保障。制定《威海市域海岸带保护规划》,最大限度保留自然岸线。建立“林长+河湖长+湾长”湿地联合管控机制,全面加强野生动物栖息地管理。
一是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。投资186万元开展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,全市现有野生动物资源647种,列入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Ⅰ级7种、Ⅱ级29种,列入国家保护的野生植物Ⅰ级6种、Ⅱ级17种。二是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。构建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,分批次在荣成大天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7个自然保护地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。建设威海五垒岛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养护观测站、荣成海驴岛黄嘴白鹭生物多样性养护观测站2个省级养护观测站,摸清特有物种种群数量及分布范围。三是加强科研监测力度。在荣成东楮岛建立全国首个海草床生态系统观测站、唐启升院士工作站,开展海草床移植与扩增、海草床生态系统恢复重建技术研究。科学划分野生动物重点区域41个,动态绘制“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分布区域图”,精准助力野生动物保护和疫源疫病防控。
一是开展生态系统修复。实施海洋生态修复项目50多个,修复岸线多公里,成功引入蚂蚁森林、阿拉善基金等社会资本参与实施海草床修复工程,累计修复海草床6750亩,固碳约6.2万吨。推进“绿满威海·四季多彩”绿化行动,完成造林27.19万亩。实施废弃矿山整治,累计治理历史遗留废弃矿山200余处,治理面积达600余公顷。二是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。将全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为19个,建立自然保护地长效管护机制,连续多年开展“绿盾”专项行动,多渠道加强自然保护地监管力度。建立动物园1处、海洋馆3处,推进乡土树种种质资源“五库一园”建设。三是加大宣传力度。充分利用“5.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”“世界野生动植物日”等时间节点,结合微博、微信、抖音、快手等新媒体平台,采取征文绘画评选、鸟类放飞、科普宣传等方式,加大宣传力度,推进生物多样性走进群众身边,累计发放宣传册1万余份。
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